三国(220 年~280 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220 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今日我们所谈的三国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史学大作,《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数不胜数,既有武将千人,又得才士无数,书中每一位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十分灵动,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令人过目难忘,就我个人而言,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曹操、曹孟德!
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着一定的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大多数人都认为曹操此人,性情奸诈、残暴,但在我看来,曹操所拥有更多的则是机智、勇敢和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在当时,人们因为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由此可见曹孟德的超人之处。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我最喜爱的是司徒王允私下举办生日宴会的这一章节,表面上是为司徒王允庆寿,实则召集先朝大臣共同商榷如何对付董卓。曹操不请自来,并主动提出自身前往刺杀董卓。面对众大臣的质疑,曹孟德侃侃而谈,彻底震慑了以王允为首的先朝旧臣,并在临行时,索取了王允珍藏的宝剑。由此可看出,曹操绝非那莽撞之人,却有着一股子狠劲,无论何事,都要考虑得十分详尽才可以去做,绝不打毫无把握之仗。次日,刺杀董卓失败,被董卓当场抓获,可曹操依靠着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借势做献刀状,并通过一番言论,成功脱身,这体现了曹操的谋略。在历经十余年的战争后,曹操最终成功建立起了曹魏。曹操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想必也与曹操的远大抱负有脱不开的关系,这从《观沧海》一诗中便不难看出,当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让书籍照进生活,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有着远大抱负的人,缺少的是在有了一个目标之后能够全身心投入并完成目标的人。理想终究只是理想,唯有实干可以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