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院介绍   新闻中心   检务公开   检察文化   普法中心
网页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普法中心

【学法用“典”】大连开发区检察:学习宣传民法典专栏第27期——什么是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1-12-02
    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形下,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施加扣押、约束或其他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民法典》规定自助行为,一方面是承认其存在必要性的立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自助行为,特别是针对实践中实施自助行为没有明确标准,容易对他人造成不测妨害或者现实侵害的情况,来严格限定自助行为的适用条件。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据本条规定,构成自助行为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须有不法侵害状态存在;(二)须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三)须情况紧迫而来不及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的援助;(四)不得超过必要限度;(五)须为法律或公序良俗所认可。
    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两者之间具有类似性,都属于合法行为,从行为样态上看主要有三点:其一,两者都是情事紧迫之下的防止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其二,从行为方式上看,两者都是以作为的形式进行,或者说属于积极性的甚至是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其三,两者都是以不法行为的存在为前提,即针对不法行为而实施。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首先,正当防卫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而自助行为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侵害行为,具有一定的事后性。权利正在受到侵害时所实施的保护权利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不是自助行为。只有在侵害发生后,才有可能实施自助行为。其次,正当防卫可以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而自助行为只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再次,自助行为限于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形,而正当防卫则不以此为要件。最后,正当防卫采取的措施在本质上要求是制止侵权行为,在紧迫性上更加紧急,而自助行为则是以救济自身损害为要求,紧迫性上要缓于正当防卫,且在程序上要求必须是及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